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位不会讨好的设计师,做出了有性格的“慢”瓷器

白雪 一夜美学 2021-11-23




你童年记忆中的器物是怎样的?


在很多人的脑海中,儿时的器物是边角带着磨损痕迹的搪瓷杯,是父辈用了一生的铝制饭盒,是国营饭馆里的蓝边碗……这些在审美上乏善可陈的器物,却是几代人记忆里刻着的亲切家常。


最近,我们认识了一个做日常器皿的设计师,他所做的设计,总会让人忍不住回想起过去的时光。



△设计师刘柏煦


设计师刘柏煦出生在内蒙,从中央美院毕业后,他就延续自己的视觉传达专业,开始做品牌设计的工作。在做自己的器物品牌之前,他的团队与21cake合作了很多年品牌设计工作——21cake标志性的“方形蛋糕”,就来自他的点子。


2008年,刘柏煦在创立了自己的品牌“痣birthmark”

刘柏煦创立痣birthmark的过程充满了偶然性。


2007年,习惯了每年去旅行的他,忽然想试着去景德镇了解传统制瓷。旅行期结束时,他计划为朋友带一些伴手礼,却因为转遍景德镇也没找到自己满意的器物,燃起了“干脆自己做”的念头。


△景德镇工匠制作痣birthmark的蓝边小碗


从刘柏煦为21cake想出“方形蛋糕”的点子就能看出来,天性敏感又有极强洞察力的他,是懂一些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。然而,他的性格里却偏偏流淌着“不爱讨好”的基因。


虽然设计师属于服务行业,但我的性格不太会迎合,如果是我不喜欢的项目,给多少钱都做不来。


△匠人制作痣birthmark的小厚杯


习惯了满街都是悦耳动听的品牌名,痣birthmark的古怪名字也同样不大讨好,刘柏煦对此有一套自己的理论:“木头有木头的痣,玻璃有玻璃的痣,人有人的痣,陶瓷有陶瓷的痣,这是每个人、每款材料与生俱来的痕迹。” 


事实的确如此,瓷器也有自己的“不完美”属性,就连在拍卖行标着天价的元青花,都会有自己的胎渍和釉点。


△简洁的青花线条,是这款蓝边小碗与生俱来的“痣”


曾经听一个朋友说起,用痣birthmark的器皿吃饭,会对平常的饭菜燃起恭敬心。

沿用传统泥料,保留利坯刀痕的蓝边碗,较其他的碗更厚,掂在手中的分量和柔润质感,也会让人升起敬意。


相比剥夺视觉的“设计感”,刘柏煦更在意使用本身。他的理念是设计出不张扬的好瓷器,当新鲜感过后,还能继续使用,而不是束之高阁。



痣birthmark的生产地在千年瓷都景德镇,而青花正是景德镇的特色之一。


刘柏煦喜欢老旧的事物,尤其对起源于清末的蓝边情有独钟,“如果说哪个颜色跟陶瓷更配,青花应该首当其冲。”



刘柏煦认为,好的设计和原产地的特性分不开,“它的工艺、美感与使用感结合在一起,才能是完美的器物,缺一不可。”


青花,是几百年历史的缩影;那两道冷静的极简青花蓝边,是属于中国几代人的记忆。



青花本身的颜色像墨汁,涂在瓷器表面时也是灰黑色的。


只有加上釉以后,经过1300度的还原烧制,才会变成恒久的湛蓝色。




用久的器物,会变成家人,随你从一处搬去另一处。初次接触到痣birthmark的瓷器实物,总会被它的敦厚感折服。


点击图片进入购买


刘柏煦很欣赏日本战后食器设计第一人、陶艺大师森正洋,也为日本家家户户都有森正洋所设计的瓷器而感到欣慰。不过,刘柏煦说自己并没有那种“满足大多数人”的“野心”。


△痣birthmark蒙古包香具


“如果说赚钱,痣birthmark不是一个好生意,但至少它可以让我们团队里的人生活得还不错。我们做着喜欢的事,并且能让一部分人因为我们的器皿多做一杯咖啡、多做一餐饭,这就可以了。”


△刘柏煦在日本旅行时随手拍的北山咖啡馆


他在朋友圈里记录着今年三月在日本东京旅行时的遭遇:

“在北山咖啡馆,纸筒里飘出浓浓的烘烤豆子的味道,门口横一辆自行车,正要问个究竟,里面晃出半个老头的身形都囔‘no open’。北山咖啡馆门上告示内容:‘以下谢绝:闲聊、手机、阅读、待客、香水,其他一切和喝咖啡无关的。除咖啡外,没有其他饮品和食物。最好30分钟内喝完就走吧。’


△北山咖啡馆的“傲娇”告示


作为咖啡爱好者,刘柏煦不觉得北山咖啡馆的做法“高冷”,在他看来,一杯好咖啡,值得心无旁骛地对待。


近一阵,只要有机会去上海,刘柏煦都要去新开没多久的堀口咖啡坐坐,点上一杯中深烘焙的拼配咖啡。在喝之前,他也一定得是先吃会儿蛋糕,喝点儿水,漱漱口,让口气清朗了以后再细细品味。


△刘柏煦也是正宗手冲咖啡爱好者


因为对手冲咖啡的热爱,他自己学习烘焙咖啡豆,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制作,一道道工序都要自己来,比对产地、口感、温度……就连容器也有讲究。听他说咖啡,就像翻开了一本咖啡百科大全。


自然而然,痣birthmark最近也新推出了咖啡具。


痣birthmark的咖啡具


刘柏煦相信一点:器物是被使用出来的,不是被设计出来的。

 


痣birthmark的所有器皿,都来自于刘柏煦和身边朋友日常使用的经验,“只有以使用者的角度去研究产品,才能做出最客观、最经得起推敲的好产品。”



在这款咖啡具被正式推出之前,经过了刘柏煦和身边咖啡师朋友的反复试验。


点击图片进入购买



对于已经推出的产品,刘柏煦也会随着使用去渐渐地改良,每次哪怕只进步一点点,对他而言都心满意足。痣birthmark的经典款蓝边厚杯,历经五年的七次改进,这款杯在最简单的造型中寻求到了最实用的表达。


刘柏煦改进的细节包括尺寸的大小,底部和嘴唇接触边缘的厚度,甚至包括内部的形状——为了保持温度、凝聚香气,杯子的内侧结构呈梯形,越往下越敞开。


△蓝边厚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


这些不明显的设计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出,却能让使用者在使用中体会到美好。小厚杯带来的意外体验,会刷新你的杯子观——当承载热水的厚厚杯边碰到嘴唇,竟然是接吻时的感触。


△触摸的质感、使用的仪式感,远超过它的外表


咖啡倒入后,可以很快将温度保持在温暖而不烫人的最佳温度,并可以持续保温,让每一滴咖啡香都得到更馥郁的呈现,将细节做到极致。



点击图片进入购买


刘柏煦承认自己有点“吹毛求疵”,对每件产品不厌其烦地苛求所有细节,是他自认“不得已”,这种强迫症一般的习惯,也磨炼了他的耐性。


他喜欢一切需要极大耐心、不可掌控的事情,比如骑马。


跨上马背之前,要先和马建立起感情,让马百分之百的信任后,才能更好地协作。



“这个过程中没有诀窍,只有不断的了解、不断地骑很多匹马,在失败中得到认知——这一点,和做瓷器一样。”


制作陶瓷的过程同样无法控制,制陶者只能不断去了解陶瓷的性格,在这个过程中反复做无数次实验。每次出窑的那一刻,器物能否符合心中的设想都是未知数,“人说的不算,都是神说了算”这些生活中美好的“不可控”,反而能激起人对未知的好奇。


他不喜欢”按剧本演“的生活,所以每次旅行时都不做攻略就上路,却因此而获得了更多意外的风景。


△刘柏煦摄影作品,西非/卡布的母亲



△在西非雨林拍摄的树洞蜜


△在锡林郭勒草原拍摄的睡觉的浅马


和刘柏煦聊天的那个傍晚,我想起作家陶杰在《杀鹌鹑的少女》里讲的:


 “当你老了,回顾一生,就会发觉:什么时候出国读书、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、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、什么时候结婚,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。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,眼见风云千樯,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,在日记上,相当沉闷和平凡,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。” 


从当年向景德镇出发的那一刻开始,他的一生大概就已经和这些器物们连接在了一起




说说你对痣birthmark的看法

留言上墙



🛒

好物推荐





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



你也许还想看,点击图片查阅

这个百年品牌评的“设计大奖”,人人都买得起


生活大爆炸里最火的那家中餐馆,能征服最挑的上海人吗?


👇戳这里,发现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